描述:在普陀区武宁地区的社区自助餐厅,前来用餐的老人拿出身份证,在读卡器上刷卡登记“李一能”
这款新设备身高不足一人,由温度测量模块、人脸识别、IC卡识别、二维码识别等功能组成。通过网络,设备的内置芯片与数据库相关联。无法出示健康码只需要身份证的市民,可在IC卡识别区轻轻触碰。刷卡时,直接面对摄像头,屏幕上会显示市民的实时体温。
一位在餐厅用餐的老人告诉记者,疫情期间,由于很多老人不使用智能手机,进门时不得不逐一手动登记。排队花了很长时间,而新设备的启动将这一过程缩短到了几秒钟。
“该设备融合了健康码、身份证、实时自动测温三要素,方便了老人出行、就餐,也实现了疫情防控下多种场景的应用。”设备供应商上海爱火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陈邦冠告诉记者,目前,已有十几台这种设备被用于社区食堂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。未来,该设备可用于老年人经常旅行和工作的地方,如养老机构、医院、公共汽车和地铁。
在其他社区食堂,老年人在用餐时遇到的数字鸿沟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得到解决。在徐汇区大木桥路上,有一家老社区食堂,叫做“协图人人什坊”,很受周围老人的欢迎。每天门口都有很长的队伍。
当我走进来的时候,我发现有十几种菜肴可以随意选择。当盘子放在收银台时,盘子的类型会被自动识别。你可以刷卡结账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在侧边有一个健康管理屏幕。刷餐卡可以从点餐习惯分析老年人的营养状况,给出健康饮食建议。
谢途街的老年干部陈子华(音)告诉记者,在对附近的谢途食品车间进行改造后,智能点餐系统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的使用,深受他们的欢迎。使用方便易学的智能设备,降低了老年人使用的障碍,让他们享受最新科技带来的好处。